

台灣 - 環保珍珠奶茶杯
不論在台灣還是香港,手搖飲品都受大眾歡迎,但手搖飲品行業每日用上大量膠杯及膠飲管,造成不少浪費。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調查發現,2019 年香港人年用近 10.8 億支飲管,數量相當驚人。為解決手搖飲品盛行而帶來的大量棄置塑膠問題,兩位台灣的年輕設計師以台灣手搖飲品作為靈感,結合環保及再生的概念,研發出這款不用飲管的「FLOAT」漂浮珍奶杯。
設計師透過內杯改變飲料內容物高低排列,內杯盛著配料,配料不像平日一樣沉底,令使用者不需使用吸管就能同時喝到飲品與配料。珍奶杯使用 100% 被回收的玻璃製造,而蓋子與放珍珠的濾蓋目前應為食品級塑料。杯內的每個組件可分拆出來清洗,不用擔心像不銹鋼飲管般暗藏污跡。
設計師認為若能設計出一款價格合理,在攜帶及清洗上都非常簡便的手搖飲料杯的話,環保便可以是一個生活風格、是日常、也是文化,而非一件常掛在嘴邊卻離我們遙遠無比的事情。
「FLOAT」漂浮珍奶杯亦獲得新一代設計展產學金獎,並已在台灣正式上架發售。

墨西哥 - 牛油果果核餐具
牛油果被封為超級食物,需求每年遞增,因而產生大量果核。有見及此,一間墨西哥公司 Biofase 花了3年半的時間研究牛油果果核,期間發現當中物質的降解速度比塑膠快,因此, 公司創辦人 Scott Mungía 於 2013 年取得技術專利, 善用這些「垃圾」, 加工成即棄餐具。
環境影響
創辦人注意到北美洲對牛油果的需求越來越大,當中墨西哥的出產佔了全球總產量 50%,卻也導致大量的牛油果果核於當地遭棄置堆填。Biofase 每天處理約 15 公噸的牛油果果核,利用專利技術把果核轉化成 Avoplast 的生物塑料 (Bioplastics),從而製成各種即棄餐具及飲管。因此,以牛油果果核製成即棄餐具能避免農產業廢物堆積於堆填區,協助當地減廢之餘產品亦有助用家減塑。
產品特性
產品質感及外表與普通塑膠即棄餐具相近,放置於乾爽地方能保存一年。成品能在 240 天內分解,相較塑膠所需的 100 年快得多。
市場商機
現時市場上生物塑料的價格比一般塑料貴約 40%, 但 Biofase 生產的即棄餐具以極低成本的果核為材料, 製成品的價格與一般的塑料無異。公司於 2019 年起已有訂單出口至拉丁美洲的 11 個國家,當中有不少客戶更為連鎖餐廳。
在香港推行的可行性
香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於2020年11月指出因疫情的影響下, 本港即棄塑膠餐具較過去數年相關數量增加逾一倍,現時全港每日被丟棄的即棄塑膠餐具超過 5000 萬件。
長遠而言,生物塑料的研發對全球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但由於由墨西哥購買此產品到香港的運費會大大增加產品的成本,東南亞的公司可考慮以代理入口或購買專利的形式於亞洲進行生產並供應東南亞的龐大市場。
波蘭 - 可食用麥麩餐具
經營磨坊的波蘭農夫 Jerzy Wysocki 在生產麵粉時,產生大量剩餘的麥麩。他發現麥只要跟水混合,加熱加壓,即可做出輕巧而又堅固穩定的有機材質,把它們壓成所需形狀,即成可生物分解的環保「麥麩餐具」。丹麥曾經有一名廚師將麥麩碟子當作薄餅餅底,製作出麥麩薄餅,讓客人連同餐具一起吃下肚。Jerzy Wysocki 在 2012 年創立品牌,目前在波蘭東北部城鎮贊布魯夫(Zambrow)設有工廠,每年可生產1,500 萬件餐具,而以目前技術,一噸麥麩已可生產約一萬個碗盤。
特性
餐具原料為麥麩及水,可以安心食用。另外,餐具與一般紙碟一樣,同樣可以盛載冷熱食物,更可以放入焗爐及微波爐中使用。其降解速度相當快,把它們置於花園等開放空間,一般30天已可完全分解,假如遇上雨天,過程更會加快至2星期。
市場商機
由於歐洲盛產小麥,麥麩本來就是生產食糧的副產品,麥麩餐具可謂物盡其用。Biotrem 現時共推出了多款產品,包括環保碟、環保碗和橢圓形碗,售價為40港元10隻或235港元100隻。品牌只需要45秒就可製造出一款碗碟,並已成功打入19國家的市場,當中包括德國、英國、美國及南韓等。
在香港推行的可行性
香港速食文化之下,人人貪方便,即棄餐具被使用短時間後,卻成為數以百年計的塑膠污染問題。麥麩餐具的確為另一環保的選擇,能取代花數百萬年才能降解的塑膠餐具,又或是需6個月才分解的紙餐具。然而,其價格及運輸成本較高昂,較難在港餐廳推行,因此較適合在家中、大型派對或戶外野餐使用。

南韓 - 可食用大米飲管
南韓環境部數據顯示,南韓一年消耗約 100 億支飲管及 257 億個即棄杯子,所用的塑膠需要 500 年時間才能分解。為此,自 2018 年 8 月 1 日起,南韓推出限塑令,禁止客人在店內使用即棄用品,只能外賣時使用。不少餐廳因此改用玻璃杯和玻璃飲管等。可食用飲管成大勢,以取代塑膠飲管。一所南韓公司研發了可食用的大米飲管,該大米飲管由大米及木薯製成,使用後可直接吃掉。飲管凍熱飲皆宜,浸泡在熱飲可使用約2至3小時,凍飲可堅持更長時間。
特性
大米飲管含 70% 的大米,30% 的木薯。飲管結實和有韌性,且表面光滑,口感與大米鍋巴相似。消費者表示,大米飲管與一般飲管的使用感很像,同時可解決環境問題。
市場商機
廠方指吸管的生產技術不算複雜,已開始大規模生產,單月產量達 3 億支,一支批發價約港幣 1 毫。計劃在韓國的上百家咖啡店和部份高端酒店供貨。
在香港推行的可行性
繼南韓成功研發米飲管後,香港小市民仿效相關研發,在本地成立了小型企業,推廣採用近似技術和材料的可食用飲管。另外,本地小商店和網上平台也有販賣南韓團隊研發的可食用飲管。然而,飲管在本地市場和食肆仍未普及,市民需要從特別途徑購買。因此,若要在本地盛行,有關食肆和商鋪需配合,以增加市民對產品認識和便利市民購買。

墨西哥 - 仙人掌純素皮革
皮革革命時代
動物皮革造的真皮並不人道,因此,市面上多了不同種類的真皮替代品,最為人熟識的莫過於合成皮革/ 仿皮 (Faux Leather)。合成皮革/ 仿皮涵蓋聚氨酯 (PU) 皮、PVC 皮及矽膠皮,經過壓紋和印刷等表面處理後,製作出與真皮相似的皮革。以往合成皮革/ 仿皮的物料大部份也是由不同種類的塑膠而來,對環境有害。近年,真皮的替代品多了一個選擇 - 純素皮革 (Vegan Leather)。純素皮革是指對動物友善 (animal-friendly) 的皮革,不論是製造的原材料與製作過程,純素皮革均不含動物成分及動物足跡,如動物測試等。也有人稱「純素皮革」為「植物皮革」。
純素皮革
純素皮革是一種新式的環保合成皮,天然原料可以是香蕉莖、蘋果皮、菠蘿葉、橙皮、芒果、蘑菇、茶葉及仙人掌皮等食物或植物。它的生產流程不但可以被控制至完全無毒,與一般合成皮革相比,純素皮革的生產過程可減少廢氣和廢水的產生。
雖然純素皮革的原料大部分來自植物或食物,但並不是所有純素皮革都對環境友善。例如,一家荷蘭初創公司 Fruitleather Rotterdam 用市場上剩餘的芒果製成芒果皮革。 他們將芒果搗碎和煮沸以消除細菌,然後將其與各種天然添加劑混合,最後被壓製混合成一種紡織底布。儘管這種材料本來是 100% 無合成材料,並有助於減少食物浪費,但該底布是從石油塑料中衍生出來,因此,它對環境有一定影響。 另一例子是以蘋果皮漿製成皮革。品牌 Samara 與歐洲的一家工廠合作,利用果汁行業的副產品 – 蘋果皮製造純素皮革。由於過程中蘋果皮漿需與微纖維或 PU 塑料混合,雖然其 PU 使用量與全 PU 的合成皮革相比要少得多,但使用 PU 塑料對環境始終有一定的影響。
仙人掌純素皮革
然而,來自墨西哥的兩位企業家成功研發一種不但環保,不含任何塑料,而且具有真實皮革的外觀和感覺皮革替代品。仙人掌因其堅固和厚實而聞名,使其成為模擬動物皮革的理想質地。公司 Desserto 的兩位企業家 Adrián López Velarde 和 Marte Cázarez 於 2019 年成功開發出一種將仙人掌轉化為看起來十分逼真的純素皮革的方法 - 從有機生長的仙人掌植物上切下成熟的葉子,搗碎,放在陽光下晾乾三天,然後加工。最後,使用他們開發的方法將其自然染色。
產品特性
仙人掌製成的純素皮革不但可以使用近十年,由於它是由有機材料製成,因此它比合成皮革透氣得多。
仙人掌不需要很多水來生長,所以仙人掌在墨西哥的供應十分穩定。產品對環境的另一個好處是它不含任何塑料,可以生物降解。仙人掌純素皮革是動物皮革的真正替代品,並不會對地球造成負面影響。
市場商機
到目前為止,公司 Desserto已開發出以仙人掌純素皮革製造的汽車座椅,鞋子,手袋,及服裝。產品於 2019 年在一個重要的皮革製造商展覽會 Lineapelle 上亮相時引起一時轟動。仙人掌皮革的使用度非常高,其柔韌性,柔軟性,觸感和顏色均被受讚譽。目前,該品牌正在與各行各業的公司進行項目商談,並努力改進材料的特性使其更適合中小型企業。
挑戰和冀盼
相對於動物皮革,純素皮革絕對是更人道、更環保的選擇。你會介意自己穿的是一雙仙人掌皮革造的皮鞋而不是動物皮革造的真皮皮鞋嗎?作為消費者,我們的選擇除了是一種生活態度外,也代表著一定程度對保護環境的表態。

越南 - 植物製蒲草飲管
蒲草為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一種極常見的植物,越南當地人 Tran Minh Tien 發現其莖部中空的特別構造適合製成飲管,故推出「蒲草飲管」。蒲草在大量收集後,工人逐一以鐵管清潔其内部,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再就把它們切成每枝約20厘米長。蒲草飲管分為2款,一款直接使用新鮮蒲草,而另一款則為經陽光曬2至3日,再烘乾而成的乾蒲草飲管。
特性
2款飲管均為可堆肥分解、不含化學物質和防腐劑,同時為可食用,創辦人更聲稱飯後咀嚼能有清潔牙齒之效。
市場商機
新鮮蒲草飲管500枝售價為35萬越南盾(約119港元),平均一枝只售700越南盾(約0.24港元。若大量購買,價格更可便宜。新鮮蒲草飲管須儲存於保鮮袋並放置於雪櫃內,能存放2星期,如果想延長保存期限,創辦人建議可用一點鹽煮沸吸管後,曬乾並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
乾蒲草飲管比起新鮮製成的價格較高,500枝售價為55萬越南盾(約186港元),平均一枝只售1100越南盾(約0.37港元)。乾蒲草飲管能在室溫下儲存最多6個月,比新鮮製飲管的保存期更長。
在香港推行的可行性
蒲草飲管雖在網上設有官方網站購買,但目前只限於越南出售。由於香港本地小商店和網上平台也有販賣其他地區研發的可食用飲管,而其他可食用飲管的發展較成熟,且成本也相對低,蒲草飲管在本港推行的可行性較低。加上食肆和商鋪的配合,才能逐漸增加市民對可食用飲管認識和減少使用塑膠飲管。

環保蜂蠟保鮮紙
環保走塑,人人有責!傳統保鮮紙用完即棄極浪費,市面上已經推出了多種以不同物料而成的可重用環保保鮮紙,例如矽膠膜及矽膠蓋。但要講到最環保的一定是用全天然有機物料而成蜂蠟保鮮紙 Bee's Wrap。只需要用用體溫就可以緊緊包住食物,更可配合不同器具輕易塑形。加上蜂蠟保鮮紙輕薄,方便攜帶。而蜂蠟保鮮布可以清洗後再重用,為環保出一分力。
除了用作保鮮紙外,蜂蠟紙亦可用作食物袋,打包蔬果、麵包或乾糧,隨身輕便攜帶,不用膠袋。而蜂蠟紙可防漏功能,可 DIY 摺成布杯盛載飲料,時尚又環保。
蜜蠟布可以在哪裡買?近年香港環保用品雜貨店愈開愈多,普遍也有在賣蜜蠟布的。圖案、顏色以及大小也有不少選擇。環保可由走塑生活做起,下次用保鮮紙時,不妨考慮用蜂蠟保鮮布!

各國千奇百趣環保可食用餐具
有沒有更環保的材料能取代塑膠呢?你有想過刀叉碗盤也能吃掉嗎?或許,這4款「可食用餐具」,能讓我們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多一些想像。
日本「海苔點心杯」
紙杯及紙製容器為了防油會在內層加上塑膠膜,但這個塑膠膜一般人並沒有辦法在家裡自行分離回收。日本公司 Anesto 注意到這個問題,推出了一款以海苔做成的小點心杯,解決環保問題,更可以搭配飯菜一起吃下肚。
日本「蝦餅盤子」
丸繁製菓株式會社原本是一間製作雪糕甜筒的公司,他們深化製作甜筒的技術,研發出以蝦子、鹽及馬鈴薯粉製成可以盛裝食物超過 30 分鐘的蝦餅盤子。蝦餅盤子盛裝炒麵、章魚小丸子等餐點,顧客用餐後可以連盤子一起食用,相當方便且環保。目前已經提供給日本祭典的園遊會等活動使用,更希望可提供東京奧運使用,減少大批人潮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
日本「榻榻米筷子」
丸繁製菓株式會社繼蝦餅盤子之後,2017 年再次開發可食的「榻榻米筷子」。利用種植榻榻米原料「藺草」作為筷子原料。藺草的纖維質相當高,用餐後咀嚼筷子就可以補足一天所需的纖維量,健康又環保。
韓國「傳統糖果碗盤」
「엿」是由各種穀物製成類似於麥芽糖的傳統糖果。經過煮米飯、發酵、凝固等數小時的工序後能做出精緻的碗盤來盛載糕點點心。
挑戰與可行性
香港「掃街」文化盛行,卻大量使用一次性的餐具,造成浪費。以上 4 款可食用餐具,蝦餅盤子在香港推行的可行性較高。本地亦有製造雪糕甜筒的公司,他們或許亦能仿傚日本深化製造甜筒的技術發明出用途更廣的可食用餐盤,推動環保餐具風氣。
改變觀念
面對減塑時代,消費者都應該改變觀念。改掉快速、省麻煩的心態,使用適合當下狀況的餐具,便可以促進環保。這樣子或許比起找尋另一個通用的材質來替代塑膠,能更快接近減塑的目標。